任何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是对现行技术修正的产物,为克服或改善既往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必然会使新技术应运而生。 随着水泥工业的技术发展,水泥的粒度越来越细,水泥管磨在粉磨过程中而出现的糊球、团聚、过粉磨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管磨产能,提高水泥品质,改善工艺状况,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美国、日本相继出现了水泥助磨剂。最开始的松香脂、牛油等作为助磨剂为当时的水泥产量和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混凝土外加剂的诞生开拓了人们对水泥助磨剂认识的视野,水泥助磨剂这一新的技术逐渐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美国制定的《水硬性材料工艺外加剂标准》、《水硬性材料工能外加剂标准》。我国对水泥助磨剂的研究与开发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水泥助磨剂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识和推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洋品牌的带领下我国的几家企业率先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泥助磨剂产品。 国家水泥协会于2007年7月成立中国水泥协会助磨剂分会,该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水泥助磨剂行业由无序向有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9年,将JC/T667-2004水泥助磨剂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工作已经铺开,我国未来的《水泥助磨剂标准》暂不能细分为工艺外加剂和功能外加剂两个部分,但现在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助磨剂都具备以上两个功能,也就是常说的“多功能”助磨剂,它既能提高台时产量,又能在不改变物料组份的前提下提高水泥的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