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水泥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添加其他的添加剂,只有助磨剂可以添加。然而,助磨剂的命名很容易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助磨,这其实是一个误导,助磨剂不仅仅只有助磨作用,所以现在国外已经不称其为助磨剂,而是质量改进剂。助磨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提高磨机效率、提高水泥强度、改善粉磨均匀性。而且,助磨剂的助磨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是很有限的,比如研磨效率比较高的磨(如立磨),其助磨效果就比较差。 吴笑梅教授谈到,提高粉磨效率有很多种方式。我们可以从设备上提高粉磨效率,如立磨的粉磨效率比球磨高很多。过去粉磨效率低,是受制于设备,粉磨过程中使得细的愈细,粗的愈粗,但是使用时并不需要这么细,这样就形成了过粉碎。添加助磨剂就是改善这种过粉碎,通过助磨剂的吸附性和其他性能,改善里面粉磨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情况,使得小颗粒在磨到一定程度就会流走,减少过粉碎现象。 北方地区的水泥企业,在助磨剂的使用上,或许会注重粉磨效率的提高,但在南方地区,企业更注重产品在终端的实用性,特别是在发达地区更追求使用效果,所以粉磨效率就不再是第一追求目标,水泥企业更看重的是助磨剂的增强作用。 添加助磨剂后,水泥的颗粒发生变化,导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外加剂适用性变差,也使得配置混凝土时用水量增加。而一旦混凝土含水量高后,它的性能也受较大影响:一是对混凝土强度不利;二是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中的水分干了以后,还会形成空隙,容易使有害物质渗透进混凝土中,加速侵蚀,形成断裂源,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很不利。所以,有的水泥企业拒绝使用助磨剂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不解决助磨剂带来的水泥颗粒集中问题,不仅配制出的混凝土成本会增加,而且其耐腐蚀性、耐久性等也会降低。如何在助磨剂的使用上扬长避短,值得我们今后进行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