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之前,每年从国外进口的部分水泥助磨剂,主要是一些外资企业和一些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使用,进口量一般在每年万吨左右。由于国内水泥市场疲软,水泥价格偏低,而国外都是以单一的助磨、增产目的为主的液体助磨剂,且价格都在每吨万元以上,售后技术服务难以跟踪,所以,国外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不高。而国产助磨剂的质量和规模正在不断提升,已形成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实力。尤其是2007年之后,国外公司纷纷在我国内地创建生产基地,利用其技术优势,降低跨国运输成本和市场销售费用,逐步适应内地助磨剂市场的竞争形势。为此,我国每年实际助磨剂进口份额越来越少,进口数量很小。 例如,G L S 公司是进入我国内地最早、产能最大的国外助磨剂生产企业,他们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有自己的生产基地;除水泥助磨剂之外,还包括混凝土掺加剂和纤维产品、建筑水泥产品、混凝土砌筑产品、结构防水系统和耐火产品等各种新型的特殊建筑化学品和材料。仅水泥助磨剂一项,其年营销产值最高达到1.4亿元人民币,连续几年位居我国助磨剂产值首位。但从2008年起,该公司已经退居次席。而2009年上半年,其助磨剂营销产值已落到五名之后,许多市场已被其他国产助磨剂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