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跃发展的21世纪,现代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已倍受全社会关注,水泥内在的质量波动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相当敏感。 如何处理好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当前水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水泥企业在生产工艺,原材料利用和工艺外加剂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既能达到节能降耗,又能使水泥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水泥助磨剂的使用一般情况有粉体和液体可供选择。生产企业可根据实际工艺条件,原材料来源和市场质量要求进行适应性实验。如碱和氯离子含量,水泥颗粒分布,需水量,熟料矿物组成等,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渗透性和体积稳定性。由于助磨剂的品种是根据水泥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而研制开发的系列具有助磨,增强,增塑,调凝,安定作用的与多种物料有一定适应性的复合化工产品,水泥企业在试用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及原材料的差异各有不同特点,这就需要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上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确定出一套最佳使用方案。生产企业在选择使用助磨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请各位水泥企业同仁和专家指正。 一、对助磨剂生产厂家提供的质量认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进行确认,检验单位是否具备国家认证资质。检验内容是否真实有效和符合新标准JC/T667-2004标准要求。 二、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条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外加剂样品,首先做小磨平行或交叉对比实验,然后进行试生产及实际应用。 三、进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分析,在入磨物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加入0.3-1%(液体0.03%-0.1%)的助磨剂,可使水泥磨单产能力相应提高10-15%,三天、二十八天强度增加3-4.5MPa,节省水泥电耗4-5kwh。凝结时间,安定性及需水量等物理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四、在大磨试生产前,应检查开闭路水泥磨机的粉磨工况,选粉效率,磨尾收尘是否正常。提升,输送设备是否有富余25%的能力。 五、根据试用过程技术工艺参数的变化,除应及时正确的调整磨尾通风、研磨体级配、选粉机负荷外。还要通过实验找出混合材比例,细度控制指标及助磨剂掺量的最佳状态。并确保生产和质量指标符合内控标准要求。 六、掺加助磨剂后,物料在磨内的流动性能增强且由于醇胺类原料的挥发和扩散,容易造成扬尘现象。这就需要企业在“跑,冒,滴,漏”上加强现场管理,以适应使用助磨剂后引起的工况变化。 七 由于助磨外加剂有较强的分散和活化作用,掺加助磨剂的出磨水泥要注意防潮和风化。中小企业在销售淡季,存库时间较长时,采取定期倒库、均化的措施,效果很好。 八 对具有特殊施工要求的用户,掺加外加剂水泥检验合格出厂后,应有针对性地收集用户反馈信息。掌握工程施工前后的现场适应性变化,并及时调整相关工艺技术参数,最终达到最佳的节能环保,利废增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