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没有建立水泥助磨剂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分析水泥助磨剂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1997年就根据美国材料协会A S T M C 465-92《水硬性水泥生产用工艺外加剂》制定了J C /T 667《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该标准中各项标准要求等同采用A S T M C 465,但检定方法均采用我国现行试验方法标准,并在通用水泥产品标准中明确允许在水泥粉磨中掺入不大于1%并符合J C /T 667-1997标准的水泥助磨剂,而实际上标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真正执行标准的企业是极少数,其中洛阳万顺建材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委托权威机构完全按标准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价,但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执行标准,应该说目前水泥助磨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检验及监督处于无组织的状况。
水泥助磨剂产业将迎来大好机遇 1.国家的需求成为水泥助磨剂产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我国是资源、能源匮乏的国家,能源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短缺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对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而受到了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G D P 能源消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为实现国家节能总目标,国家将重点工业强制实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建材工业是典型的能源消耗型工业,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建材工业企业总能耗为2.1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8.7%,而其中水泥工业总耗能为1.68亿吨,占建材工业总耗能的80%以上,因此水泥工业的节能降耗一直受到重视。1990年合肥水泥研究院负责起草制定了J C 711-90(96)《水泥能耗等级定额》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制定了国家标准G B /T 16780-1997《水泥企业能耗等级定额》。然而随着水泥工业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现行标准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因此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4年开始组织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着手修订《水泥企业能耗等级定额》国家标准,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下达了《水泥企业能耗等级定额》标准的修订计划,并将标准名称改为《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该标准由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共同完成。2007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G B 16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该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配套的22项高耗能产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