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泥助磨剂产业的发展 自二十世纪30年代,英国人Goddard以树脂作为助磨剂并取得专利。随后人们又先后试验了醋酸、磷酸盐、木质素磺酸盐、乙二醇、酚、三乙醇胺、桐油和沥青等助磨剂。到了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前苏联,对助磨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水泥厂都使用助磨剂,相比较我国对助磨剂的研究和利用起步较晚,50年代后期,只有少数水泥厂试验过用煤、纸浆废液、肥皂废液,效果不甚明显;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建材研究院承担了国家计委下达的节能科研项目《水泥研磨助剂的研究》。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大量的对比试验,研制成功三个系列十种助磨剂,可以分别适用于不同品种的水泥研磨。其助磨剂效果在保持勃氏比表面积值3200 cm2/g不变的情况下,掺加前后磨机台时产量至少可以提高10~20%。但由于当时我国的水泥细度普遍较粗,水泥企业对使用助磨剂兴趣不大,为了推动助磨剂在我国的开发应用,1997年我国首次颁布实施了等效采用美国标准的JC/T667《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并在水泥产品标准中明确允许在水泥粉磨中掺入不大于1%并符合JC/T667-1997标准的水泥助磨剂,此项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我国水泥生产中工业外加剂的使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当时专业生产和供应水泥助磨剂的企业极少。 如初涉中国市场的美国格雷斯公司和合资企业洛阳万顺建材有限公司,然而随着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接轨的六大通用水泥标准的修订、颁布与实施,大大推动了水泥助磨剂在我国的开发和应用,助磨剂生产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助磨剂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甚至一些水泥生产企业也延伸产业链——生产和销售助磨剂,这足以说明大家对这一产业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和信心。 |